《贵港市郁江两岸综合整治工程(西环路至罗泊湾大桥段)**设计》(征求意见稿)简介
一、**背景
为引导贵港市郁江两岸的开发建设,改善城市滨水景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提供休憩的滨水活动空间,市政府启动了贵港市郁江两岸综合整治工程(西环路至罗泊湾大桥段)项目。目前,已完成**设计初稿(以下简称本**)。
二、**范围
本次**范围位于贵港市郁江南北两岸。南北两岸均自西环路至罗泊湾大桥口,北岸全长为7.4公里,南岸全长为6.5公里,总红线面积4499182.88㎡,其中水体面积1899041.06㎡。项目工期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为除去南江村外红线范围内的所有工程红线面积4304050.57㎡,其中水体面积1899041.06㎡,二期工程为南江村村落改造,红线面积195132.31㎡。
本次**范围北岸为西江大桥——罗泊湾大桥区段,南岸为江南大桥——罗泊湾大桥区段,北岸为未开发用地,呈原生岸线形态。南岸以未开发用地为主,居民用地、农田零星分布于其中,另有采沙场和船场。南北两岸均有码头,南岸南江古码头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整。
三、**定位
以生态建设及修复为重点, 重塑郁江与城市关系为目标, 以贵港文化为主线, 结合现代生活需求, 打造安全、生态、休闲、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滨河区,以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及周边的用地价值,改善人们休闲、游憩和居住品质。打造一条庇佑贵港城市安全的母亲河,一条服务市民的活力带、功能带、景观带、文化带,一张展现贵港城市特色、像世界展现荷城魅力的形象名片。
四、功能分区
利用贵港浓厚历史元素,形成贵港郁江的特色形象,凸显贵港人文魅力,改变现有河流与城市分离的关系,将郁江由工业化河流向生态、宜居的城市绿洲转变,各分区如下:
民俗文化段:主题定位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主要景点有南江村、南江古码头、廊堤观澜、大南门。
休闲生活段:主题定位为生活休闲,主要景点有鲤鱼廊桥、金沙长滩、碧岸花海、孝廉乐园、码头乐园、思贤亭、雨水花园。
生态涵养段:主题定为为生态涵养,主要景点为南望独山,观郁江,游荷风水村,看城市野地,千塘风荷,享醉美慢生活。
五、土地用地
本次**总用地红线面积449.92公顷,其中水体面积189.90公顷。项目工期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为除去南江村外红线范围内的所有工程,红线面积430.41公顷,其中水体面积189.90公顷,二期工程为南江村村落改造,红线面积19.51公顷。一期景观工程用地107.12公顷,占一期用地面积24.89%,一期土地平整17.2公顷,占一期用地面积4.00%。二期绿化工程用地7.37公顷,占二期用地面积37.79%,二期景观土建工程用地2.67公顷,占二期用地面积13.68%。
六、综合交通系统**
1、路网**
场地结合园内功能空间布局设置游园路线串联主要节点以及提供多种游园选择方式。满足步行、慢跑、骑行等游览需求,创建亲水的精品特色滨江休闲绿地,提高绿地参与性和趣味性。本次交通工程设三级道路,一级道路为骑行道,宽度为4.5m;二级道路为游步道,宽度为2.5m-3.5m;三级道路为游栈道,宽度分别为1.5m-2.5m)。
2、公共交通**
构建南北两岸四种路径关系,即水上巴士游线,市政滨江路,绿道,滨水步道,三者基本要全线联通。四种路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1.市政道路标高基本与防洪堤同高,位于50年一遇洪水位线(47.95)以上。绿道宽度4.5米,设置在10年一遇洪水位线(46.73)以上。步道设置在2年一遇洪水位线(42.93)以上。游船航线尽量走河道中心,更好的欣赏两侧江景。
3、道路断面**
一级道路为骑行,宽度为4.5m;二级道路为游步道,宽度为2.5m-3.5m;三级道路为游栈道,宽度分别为1.5m-2.5m)。
4、人行系统**
4.5m绿道主要沿河滨、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将生态景观带、历史文化古迹联系起来,集市民休闲、游客观光于一体,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2.5-3.5m人行游步道是从主游路分出后直接联系各区和节点的道路,主要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是真正引导游人深入景点、引人入胜的道路,在密林、水边、花间和草地上均有铺设,是完全融入景观的道路。
1.5-2.5m临江步道利用蓄水后水位上涨,营造湿地亲水层,突出区域特色,根据近水区的坡度变化,并结合安全隐患等因素沿漫滩架设木栈道及亲水平台,主要满足游泳、垂钓、亲水平台、漫步、科普、戏水等功能。
5、公共服务设施布置**
一级驿站共4个,结合码头设置,驿站建设高程结合绿道高程,功能主要有单车租赁,小卖部,公厕,公园管理用房,停车场总共有5处。
七、景观系统**
沿江游船视线:坐游船赏两岸醉美风景,有大南门、南江村古韵码头地标式建筑,有工业遗迹码头等。
南北两岸沿江绿道视线:沿江绿道全线贯通,不低于高程46.73的沿江一侧布置,形成通透,流动的观赏视线。
主要滨江城市地标视点:沿江结合现状或合理新增城市地标,形成看与被看的视觉焦点。
八、防灾减灾工程**
1、消防工程**
本次**场地内建、构筑物布局应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给水主干道上应按照间距120米设置消防栓。
2、抗震**
区域范围内共计新建4栋单体建筑,总面积约为1230平方米,均无地下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级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3、防洪排涝工程**
防洪标准与城区堤防标准一致采用1/50,洪水位标高为47.95m。